任何事物发展,都需要有个参照和导向。指标体系,就是引导、评价、规范发展的参照系和风向标,也是发展理念的具体化、指标化。有什么样的指标体系,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大干快上成为常态,自然就形成了以规模速度为导向的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为建设交通大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建设交通强国,就有些不合时宜了。突出表现在:反映速度、总量的指标多,体现质量、效率的指标少;反映行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多,体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少;反映交通专业角度的指标多,体现人民可观可感的指标少;反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指标多,体现管护、运营、服务的指标少;反映传统发展模式的指标多,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指标少,等等。比如,我们常统计交通设施的里程,却很少统计其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常谈投资额、运输量,却很少提及投资效率、运输质量。在这样的导向下,交通大国可能会越建越大,却未必会越来越强,必须加快把这个导向扭转过来。
要扭转这个导向,就要加快把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建起来。这也是一个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提升行业制度性话语权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加快建立这个指标体系,有利于将高质量发展质的规定性量化为具体指标,将新发展理念从无形变为有形;有利于为高质量发展确立一把标尺,为构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政绩考核机制等提供基础和前提;有利于加快摆脱对规模速度的路径依赖和行为惯性,推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轨。
建立这套指标体系,需要继承原有的合理成分,多维度统筹考虑、综合设计。从中央要求看,建立这套指标体系,首先要把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这些要求贯彻下去、体现出来,特别是要把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新发展理念作为硬性要求和基本遵循。从行业特点看,指标体系也是一套价值体系,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这也为建立这套指标体系提供了基本价值取向。从世界潮流看,必须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找出差距、借鉴经验、紧跟潮流,有针对性进行适度补强和优化。从阶段特征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新长征,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推动高质量发展,决不意味着放弃规模和速度,特别是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初期。急转急停,未必是最好的办法。只有把握好阶段特征,稳中求进,才能行稳致远。从地域差异看,我国城乡区域差异大,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实现同一水平线上的高质量,评价指标也不能一刀切,应允许各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